一 、咨询者情况简介
咨询者,女,44岁,高中学历,已婚,在工作;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好、总是紧张焦虑心慌不自然、不敢直视别人、心理自卑不快乐等问题而主动参加心理咨询。咨询者从小生活在农村,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,父亲脾气不好,不爱讲话爱骂人,母亲喜欢唠叨和抱怨,他们关系也不好,经常吵架,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,而姐姐比较厉害,活泼开朗,成绩也好,父母对他们的表扬比较多,但对她总是否定打击,总说她什么都做不好,从小就内向胆小,和别的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放不开,小学上课害怕老师提问,不敢举手发言,对老师有恐惧感,自己的穿着也不好,对这方面也很自卑;小时候亲戚有事父母都是带着哥哥去,她和姐姐留在家里,有时候姐姐也跟着去,她一个人的时候就很难受,感觉自己是多余的;从小就害怕别人说她内向不爱说话,害怕亲戚们议论她,家里人多的时候,她会不自在,不像哥哥姐姐那么放得开。初中的时候成绩好了一些,但并没有得到家里人的太多关注,老师对她挺好的,班里同学也比较喜欢她,有了几个好朋友,不再像小学时那样独来独往,有了一点自信,但回到家里又很沉默,自信又没有了,她说话父母往往不重视,都是说她不懂事,否定她的观点。高一过的不好,在异性面前比较紧张,不敢和异性讲话,同桌又比较自私讨厌,经常欺负她笑话她,她比较敏感,总害怕自己让别人不舒服,也不敢多讲话,经常压抑自己,高二高三换了同桌,但心情还是一般,看着别人有说有笑的,心理很有压力,感觉自己融入不进去,对自己特别失望,也越来越自卑,每天都想着表现好一些,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。
毕业后进了一家单位,一直工作到现在,工作能力还可以,得到领导的认可;但人际关系方面很弱,不太会和别人相处,不太会说话,和同事都不亲密,看着别人都很开朗,在一起很亲近,她却总是小心翼翼,害怕自己说的不对,对别人的反应特别敏感,害怕让别人不舒服,害怕别人针对她,在领导面前很紧张,不敢看领导,和一些强势的人在一起也不敢直视,心理很紧张焦虑心慌,表情也不自然,笑的很僵硬,每天都想着的改变自己,控制自己的紧张和不自然,但就是控制不住,白天在单位都不踏实,在家才能踏实一点。她比较自卑,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,对自己的行为表现都是不满意,追求完美,总希望别人喜欢她认可他,害怕别人有不好的评价和看法,自尊心比较强,害怕别人的否定,没有主见,很容易被别人影响,对别人的某句话会在意很久,总害怕别人话里有话,心情经常不好,一个人在家想起这些事时都很焦虑。她和老公在一起时这些问题基本没有,和老公的关系还行,老公比较大大咧咧,不在乎这些,女儿上高中了,成绩挺好的,但是性格和她一样放不开,她很担心影响孩子,所以想赶紧咨询好自己,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;和父母在一起也容易紧张不自然,没有亲近的感觉,很害怕他们的不认可,家庭聚会的时候也放不开,人多说话的时候很紧张,和父母哥哥姐姐在一起也不亲近,看着他们亲近的样子,她的心理很难受,但自己又放不开,总是责备自己没用。
二 、心理咨询师系统咨询简介
经过详细的会谈分析,咨询者的情况属于中度偏重的心理问题,经过了四个半疗程一年半的系统心理咨询,已经恢复了健康的心理状态,现在已经可以很好的融入家庭,对父母有了理解和包容,和哥哥姐姐有了一定的亲密感,心情也好了很多,每天多了很多笑容,不再压抑自己,有了成熟独立的思维模式体系,可以用正确的思想想法为自己服务,有了随心的做自己的感觉,同事相处也顺利了,不再紧张心慌和焦虑,心理踏实稳定了,有了欣喜快乐的心态,表情眼神也自然了,对别人的举动不再敏感多疑,有了正确的解读和感受,可以正确的处理和面对,敢于正视别人的目光了,对自己有了肯定和信任,恢复了自信。
咨询者的情况属于社交恐惧症和心灵成长不足,社交恐惧的根源是在不合理的环境教育下,形成了错误的思维模式,导致内在自我不稳定,心灵长期退缩逃避导致自我感不足,总是用错误的思想控制和压迫心灵,导致心灵弱小,外在生活中放不开,进而又自卑自责压抑,恶性循环就这样了。咨询者的成长环境充满了否定和不满,这样的环境会压抑束缚心灵,让她形成负面偏激的思维模式,导致她对自己的行为总是不敢肯定,害怕出错,只能追求完美,提高要求,压迫心灵,生活重心陷入外在,以外在表现和别人的看法为主活着,总想改变成别人喜欢的样子,忽视了内在心灵的成长,最终失去了自我;而内在自我的不安和虚弱,又必然导致外在生活中的紧张心慌不自然,生活中表现越不好,就越是否定自己压迫心灵,导致心灵更加弱小,这样恶性循环,一直持续到现在。因为内在心灵被压抑束缚了,内心就会不安,就不敢放开自己表达情感,所以虽然内心情感丰富,但无法展现出来,还是无法和别人亲近,甚至无法和父母家人亲近,没有太多的亲密感;内心别压抑久了,就会不快乐,心情不好,对很多事没有兴趣,除非释放心灵,否则很难快乐起来;自我否定多了心理就会自卑,就害怕目光对视,害怕眼神交流。
原因和方向举例分析:人就好比是一棵树,内在就是根部,外在表现就是叶子;心理健康的人是活在根部,心理很踏实和安定,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他都不会在意,会感觉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是正常的,所以不会被外界干扰和影响,而且会随心的从外在找快乐;但心理不健康的人,土壤和根不好,不安定,总是活在枝叶上,每天在意和控制着枝叶,心理就特别不稳定,容易被外界风吹雨打影响,长期活在外在,内在的本性和自我就缺失了,心理收缩后就放不开,不能自然而然、随心而发的与人沟通,心理经常敏感多疑胡思乱想,容易紧张心慌,容易追求完美,害怕自己表现不好,害怕别人不好的评价和看法,不敢放开融入别人,不能做自己,与人相处的时候心理不安后眼神表情就不自然了,害怕别人注视,会回避不敢与人对视,被多人注视的时候不自在,不能自然的眼神交流,表情容易不自然,面部表情僵硬。咨询需要发展根部,改善土壤,让内在心灵成长和强大,一味的活在外在,控制和改变叶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,这也是我们的咨询方向,需要内在自我成长起来,而不是直接改变和锻炼外在。
社交恐惧症的咨询需要思维模式和自我感两个方面的成长,通过掌握和谐自然、符合规律的思维模式,让思想成熟起来,成熟思想下可以有正确的想法和心态,同时,让内心世界慢慢的好起来;自我感是社交恐惧恢复的重点,没有自我的人,无法从社交恐惧中摆脱出来,所以要安定下来,做真实的自己,开始认识自己,认识生活,灵活运用,活出自己的节奏感,把稳定的自我感发展起来,自我感稳定了,思想成熟了,就可以脱离外在的影响,自然而然的做自己,发展出自己的灵性。系统咨询步骤:安定、真实、成熟看透、脱离外在、有自我感、随心自然、和合灵性!
【润轩心理:“社交”问题怎么产生的?】这可能要穿越回你小时候的家庭环境。举个例子,童年时期我们都会被家长要求“跟爷爷问好”“和阿姨说再见”,即使孩子对这些之前素未谋面长辈完全陌生,为了使他们迅速表现出得体的教养,有些家长并没有给孩子“准备接纳”的心理缓冲时间。这时,如果孩子不愿说话、表现不佳,家长又特别“好面儿”,就有可能受到批评甚至是当场责骂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指责容易使孩子降低自我评价,他会开始对见人没主动打招呼产生羞耻感,因感到不被喜欢从而逐步畏惧,害怕见到认识的人,更不敢与人对视。一部分社交恐惧症患者就像这样,从小埋下了阴影,他们永远忘不了那次受到指责时对方的眼神和语气,形成了认为自己不够好→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→紧张地控制自己→精力集中于控制→无法专注做好事情本身→适应力下降→得出自己确实不好的结论。
【润轩心理:错误的思维模式会压抑心灵】社恐症可并不只对胆小平庸的人情有独钟,那些从小被夸赞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、出类拔萃的岗位精英也可能不幸中招。毕竟,日积月累的优秀成绩会推动形成完美主义的倾向,同时他们也享受着鼓励与肯定。由于特别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,社交时“我必须做好”“我必须要被欣赏”,一旦不够完美,就会对负面评价异常敏感,导致焦虑害怕。实际上,这种群体真正害怕的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。他们把对社交情景的注意力转移到自我感受和想象上,高度集中于对自我的盲目要求,如果一旦没得到关注或肯定,宁可回避社交。比如他们在微信群里避免发表意见,并不是因为怕说错,而是怕被人评论。以往的发言没得到关注,所以不发言是“安全”的,这样,似乎恐惧没有发生。可是,对不起,这只是悖论。
三 、润轩心理咨询中心祝福
【润轩心理: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思维模式】当一件事情没有做好,就怪罪于性格,这是阻碍我们发展的最大障碍。其实,人的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,包括性格、动机、价值观、经历、外部影响、角色以及能力,远远不是性格一个因素来决定的。举例来说,很多内向的人,可能都经历过这种挣扎:我怎样才能让自己外向起来,更好地与人交往呢?如果按照上面这些因素,你最终是否能够很好地跟人交往,取决于7个要素:1)性格是否喜欢与人交往;2)是否追求在人群中的归属感;3)是否与交往的这个人/群体价值观相符;4)是否有此类场合下交往的经历/经验;5)当时的社交氛围如何;6)交往当时你所处的角色是什么;7)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。在这么多因素里,性格只是很小的一部分,它只代表你对这件事的一种偏好,而不代表能否做好。比如,内向的人喜欢独处,但这并不代表,内向的人不具备跟人交往的能力。实际上,我曾为一些公司做过研究,在很多公司里,最能搞定客户的销售人员,并不是性格外向的人。所以,当我们做不好一件事的时候,不要轻易诉诸于性格,而要知道这是一种需要掌握的能力。只有这么看待问题,你才有解决它的可能性。
【润轩心理:不要活反了】有些人,该自私的时候,却谨小慎微的在乎别人,忽视自我;该感恩的时候,又自私自利的只考虑自己,抱怨别人。有时候,我们之所以痛苦,就是因为活反了,反过来才是健康的生活。我们想改变的如果无法直接改变,那你强求别人是无意义的,比如:骨折了不舒服只能养着,谁也无法直接改变好,能做的只是做好护理工作,安心生活安心养着,慢慢的慢慢的等着,急躁不护理还折腾就会加重,你想要的结果如果不可能得到那就要理性,谁也不是上帝,我们需要理性和信任,才能理解生活和理解他人。(转载请注明来自“润轩心理咨询咨询中心”)
|
版权所有:润轩心理咨询中心 我们是心理咨询,不提供精神疾病诊疗服务及药物干预。 联系电话:13032210141 微信号:13032210141 津ICP备2021006002号 |